职工心中的通信“安全守护神”——记肇庆东高铁通信车间助理工程师常小飞
对于一线铁职工来说,安全是饭碗工程,安全是神圣,在安全的蓝天下,谱写青春的平凡赞歌是青年铁人最质朴、最执著的追求。常小飞,这位广州通信段肇庆东高铁通信车间年仅26岁的助理工程师,由于工作表现突出,2011年、2012年连续两年被段评为先进生产(工作)者,2015年被段评为“十佳安全标兵”,用自己的和坚守谱写了一曲安全乐章。
“工区这里也太偏僻了,附近连个买水买烟的地方都没有,宿舍除了床,啥都没有。”新工小袁埋怨着。“我不想在这种下工作生活,我要求调走。”2012年年底,当常小飞来到新成立的清远通信工区时任工长时,见到工区新租用的当地农民房没有任何生活设施,办公地点尚未选好,办公用品都没有,不仅同事们没有一个愿意留下的,工区管理更是无从谈起。这时,小常就暗暗下了个决心:无难事,只怕有心人,我就不信我们这群8090后连这点苦都承受不了。于是,他马上组织召开了一次班组生活会,在组织大家外出漂流时与大家一起谈谈心、聊聊天,并向大家承诺在一个月内一定把工区生产生活设施,办公用房及办公用品等工区基础设施配齐。小常说到做到,找车间、跑段上,购物品。。。。。。每天忙得不亦乐乎,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,在得到了车间、段的大力支持后,工区面貌焕然一新,工区同事们也再也不提要调走的事了!
而后,常小林便开始着手工区的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,经过与工区职工共同商讨后,很快出台了《工区工器具管理制度》、《工区五大员制度》、《工区金分配考核制度》等13项班组管理制度;并对工区管内设备进行了一次全覆盖的检查,建立了《设备管理基础台账》;利用各种碰头会通过培训考试等方式,树立工区职工安全意识,工区迅速正轨。
2014年7月,段新线建设需要大量技术支援,常小飞这小伙子又耐不住了,他觉得只有多参与新线的完整建设,方能使得自己业务水平得到全面提升。尽管父母和朋友都百般劝说,他却不顾一切地毅然主动请缨前往南广贵广筹备组支援新线建设。
南广、贵广铁即将开通,为新设备的可靠运行,上级要求在调试期间,沿线每个站都必须有专人值守,以便随时对设备进行查看和监测,确保其始终在“健康”状态。7月7日那天是小常第一次随筹备组来到南广贵广线。那时整个筹备组才12个人,人手严重短缺,工期极其紧张,更糟糕的是筹备组连固定的办公地点都没有,随工人员只能与施工单位人员同吃同住同作业;再加上现场职工大部分为刚转正职工,责任意识并不是很强,随工经验不足,施工单位施工工艺以及部分设备安装与施工标准相差甚远。
“常小飞是我们车间的技术力量,他很清楚小站十分偏僻、条件简陋,吃饭、睡觉、洗澡都有很大的问题,但是这个年轻人从未叫过苦叫过累。”肇庆东通信车间主任刘继辉提到小常时总是一脸自豪。驻站点是个很艰苦的地方,酷夏时期,蚊虫,墙角处的山蚊密密麻麻。走进只有十几平方米的通信机房,设备占据了大半个江山,墙角整齐地摆放着席子和被子,地上还放着一些矿泉水和泡面。这里距离市区有近2小时的程,平时除了车站的几个工作人员,很少看到其他人。附近没有吃饭的地方,包括常小飞在内的随工人员平常经常吃碗泡面就算一餐,有时候到离车站近一点的农民家里搭伙食。晚上睡觉是件最困难的事,没有床铺,只能躺在硬地板上睡,而且身上有汗粘呼呼的,机房的各种设备噪声不绝于耳,还有蚊虫的叮咬……不过,常小飞从来都不觉得苦,他说想想都是值得的,等高铁开通后,这里的居民出行就更方便了。
施工中期,常小飞跟随施工单位以及职工小刘到达郁南施工点时,从与小刘聊天中得知,其他随工人员主要跟随施工单位查看施工单位作业,但对施工工艺、施工隐蔽工程等都不是很了解,也盯得不细。小常立即决定对现场职工逐个进行指导。除了和同事们施工注意事项以及施工工艺要求等内容外,在当日施工完毕后,小常还经过与施工单位沟通,要求施工单位给现场每位随工人员一本《施工作业标准》,并且承诺所有工作均要以《施工作业标准》为依据。其后经过两个多星期时间,小常辗转南广四个施工点,对职工通过帮、学、带、谈心等方式,稳定职工思想,提高职工责任心及业务水平,确保南广线施工紧张有序进行。
文章来源于http://www.daosimt4.com/MT4平台出租